2025年第三季度,全球人工智能(AI)行业呈现出剧烈的波动。一方面,OpenAI CEO Sam Altman公开警示“AI泡沫”。另一方面,OpenAI却在9月至10月初以前所未有的规模(远期超万亿美金)与英伟达、AMD、英特尔及甲骨文签署算力合同和股权互换协议,刺激AI算力板块逆势上扬。
查看更多懒得看推导过程的可以直接看结论: 1)单纯从市场杠杆资金的角度,目前市场杠杆风险并不大,量化的角度仅相当于2015年杠杆风险的50%左右。 2)市场的杠杆风险主要在局部杠杆集中的高位科技板块,这类板块目前没问题,但是未来情绪退潮,可能会出现短线比较大的回撤,其他板块的整体杠杆风险可控。 3)灰犀牛,股市内部增强的韧性,在很大程度上被宏观经济层面日益脆弱的债务状况所抵消。自2015年以来,中国政府部门与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均经历了急剧攀升,显著挤压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缓冲空间,后续市场的持续性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上来,如果8月经济数据没有明显的好转,那宏观债务风险会压低短线股市风险喜好。 4)如果从量化的角度,融资余额有两个可以参考的量化风险线: A,参考宏观债务因子理性数值:2.212~2.724万亿元区间 B,不考虑任何基本面,情绪狂欢的市场极限:3.9万亿元左右 5)未来市场的动态量化观察点: 0号因子,这波行情最重要的因子,M1增速和M1-M2剪刀差,增速的上升下降直接决定了市场杠杆资金的阈值高低,作为这波行情最重要的量化参考点。 剩下几个因子作为辅助参考:
查看更多背景:据国内券商测算截至6月末,居民已形成了约33.57万亿元的超额储蓄,据中性估计,金融市场可承接约1.84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入,金融资产正在成为承接“搬家”资金的主要去向。一,存款真的搬家了吗? 1.1 “存款搬家”论:叙事与现实的博弈 主流叙事及其支撑证据
查看更多2024年美国前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连续经历两次严重创伤事件:7月13日在宾夕法尼亚竞选集会上遭遇枪击负伤,9月15日在佛罗里达又遭枪手瞄准(未遂,枪手被捕)。此后,特朗普仍持续承受高度政治压力(多起司法起诉、媒体攻击等)。这些剧烈的急性创伤叠加长期慢性压力,引发了对其心理状态(尤其是PTSD可能性)及由此对决策行为乃至市场影响的关注。
查看更多2023年以来,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erative AI)掀起投资热潮,OpenAI、Anthropic、谷歌等公司的大模型频频引发市场追捧。然而,在高涨的期望背后,人们开始担忧AI领域是否出现了泡沫——即估值和热度远超实际技术进展。判断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核心因素:其一,大模型智能演化是否遇到了增长瓶颈;
查看更多本文可能是未来三年世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前瞻分析。双分关税指的是分阶段,分层次关税。阶段一——情绪性关税回撤,阶段二——正式关税谈判,时间预估:谈判跨度或覆盖 2025 年全年度,甚至延伸整个特总统任期。博弈难点:关税“锚点”设定与再平衡节奏能否同步推进。
查看更多五,什么情况下,中国的储蓄可以持续流入A股? 5. 1 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改革。 1)增加养老金入市规模,中国养老金入市规模有限,占A股整体市值比例很小更像是“托底资金”而不是“驱动资金”,难以决定市场长期趋势。而截至2025年,美国401(k)资产规模超过 ,占A股整体市值比例很小更像是“托底资金”而不是“驱动资金”,难以决定市场长期趋势。而截至2025年,美国401(k)资产规模超过 8万亿美元,几乎是美股市值的 20%+形成了“资金长期上行通道”,叠加股票回购和全球资本流入,是美股长期牛市的重要驱动力。 2)市场化运作,中国养老金投资权高度集中,投资比例和范围受到严格监管。入市资金通常通过委托给大型公募基金、券商资管进行,配置中偏重债券、固收+,股票占比较小,投资策略往往带有“政策稳定器”功能,比如在股市波动大时增持蓝筹、ETF,用来稳定市场。美国401(k)完全市场化,个人选择不同的基金组合(股票型、债券型、目标日期基金等,配置中股票比例很高,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了美股长牛基金公司为追求业绩和规模,基本没有“政策性护盘”的目标,市场化定价更彻底。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