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是散户资金流入有限。以小单净买入金额表征散户净流入额,数据显示当前散户资金流入有限,明显弱于去年“9·24”行情和今年2月DeepSeek行情。
三是银证转账余额回落。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银证转账余额高频样本数据,估算全国总体数据,近期银证转账余额出现边际回落,散户尚未大举入市。
综上所述,根据招商证券和西部证券的研报,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第一存款入市是市场情绪刺激的结果而非原因】,第二,至少在2025年8月初,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存款资金,居民资金入市的情况 ,最直接的一个铁证,就是货币,债券,股票ETF的净流入对比,截至8月13日,货币,债券ETF依然是正流入,而最新数据显示(8月20),8月股票ETF整体转为小幅净流入200亿元,改变了上周净流出的状态。
第三,居民存款减少万亿级,代表资金"活化"程度提高,可能是资金转移的初步迹象,但还不构成长期的趋势,目前的信号仅指向散户直接入市迹象初现。
二,外资在干什么?
外资一向被认为是聪明的资金,其动向可以作为长线投资投资的风向标,那在A股散户“跑步入市”的叙事下,外资在干什么
2.1 A股走势强于港股,但AH溢价率反而创下2020年以来的新低
A股虽然指数涨幅高于港股,但在A股上涨的同时,南向资金和外资由于资金配置需求,也在不断抄底港股尤其是H股的优质资产,8月以来84%的H股表现是优于A股的。这说明即便A股指数大涨,但是外资配置的重心依然在港股。
2.2 根据彭博社和广发证券的数据,截至2025年8月13日,外资长线周期依然以净流出为主,短线观望意图明显。
上交所数据显示,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为2.29万亿元,较2024年末仅增加871亿元,外资总体流入较为有限
截至8月13日,A股主动外资净流出1.5亿美元(相比上周流出2.9亿美元规模收敛),被动外资净流出1.7亿美元(相比上周流出4亿美元规模收敛);H股主动外资净流出0.03亿美元,相比上周流出0.05亿美元规模收敛,被动外资净流出0.02亿美元(相比上周小幅收敛)。外资近期流出力度在减弱,已逐步进入回暖阶段,但流入额度尚未形成主力增量。这意味着外资目前仍是“观望者”,尚未真正成为推动A股走高的大量力量
2.3 外资对于港股就非常有趣
主动资金持续在流出,2024年10月被动资金猛增,2025年5月见顶之后一直维持不变,小幅震荡,并没有明显的增长。
根据彭博社,广发证券的数据,截至2025年8月13日,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外资并没有大局进入A股,跟随散户跑步入市,比较有趣的反差点在于,对港股,外资持续保持了被动资金的配置,但是主动资金长线角度A股港股都在持续的流出(可能是外资觉得市场短线的博弈难度太高?),对A股,外资更喜欢做短线波段(周频流进流出变化明显),但是长线依然看不到资金净流入明显逆转迹象。
2. 4 美联储降息预期(9月可能降息)可能逆转流出
对于外资而言,最重要的观察窗口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,如果美联储9月超预期降息(25基点)以上,会改变外资观望的趋势,带来美联储降息或带动外资回流新兴市场,包括A股的预期。
三,A股的行情是谁拉升的?
3.1 西部证券的数据说明,目前入市的是高净值投资者,包括私募、杠杆资金和游资。
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,同时龙虎榜活跃度直逼2015年,说明当下活跃的短线资金以杠杆资金和游资为主。
3.2 机构开户明显增加,私募规模持续扩张。
和14,15年散户+杠杆资金的杠杆牛不同,这一轮行情很明显的是由A股的机构资金推动的。机构投资者的新增开户增速远远高于散户。
3.3 主动偏股基金发行30.4亿份,仓位趋势回升
主动偏股基金发行 30.4 亿份,较前两周状态有所回升,若市场进一步回暖,公募发行有望攀登 7 月高点。机构在不断加仓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与上上周的
85.73%保持不变,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从上上周的 75.62%上升至上周的 76.32%,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从上上周的 63.90%上升至上周的 64.18%。整体来看,公募仓位保持较高水平
可以很明显的看出,目前所有数据都指明,A股的反弹,是由市场的机构资金驱动的慢牛行情。
3.4 散户主要是通过银行理财资金被动入市。
居民资金正从存款转向理财、基金等资产,表明存款“搬家”而非直接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