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空头”归来:迈克尔·布瑞正式向AI泡沫宣战
2025年11月24日,电影《大空头》原型迈克尔·布瑞(Michael Burry)发布了一条重磅推文,标志着他对当前人工智能(AI)热潮的批判进入了一个新的、系统化的阶段。这不仅是一条推文,更是一份“宣战书”,他宣布回归公共写作,并在Substack平台启动名为“Cassandra Unchained”(解开束缚的卡珊德拉)的专栏,旨在全面揭露他眼中的AI泡沫。
该推文通过精妙的历史类比,将当前的AI狂热置于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房地产危机同等的地位,并预告了他的核心论点:“供应端过剩”。
1. 历史的韵脚与权威的失明
布瑞在推文中构建了一个跨越25年的对比结构,旨在展示一个清晰的模式:市场狂热时期,权威人士总是习惯性地否认风险,而他则是那个逆向的预警者。
2000年(互联网泡沫): “2000年2月21日:旧金山纪事报说我在做空亚马逊。”
背景: 这是互联网泡沫的顶峰。布瑞以此强调他识别科技泡沫的往绩。尽管亚马逊最终幸存,但泡沫很快破裂,市场整体崩盘。
2005年(房地产泡沫): 格林斯潘(时任美联储主席):“房价出现泡沫……似乎不太可能。”
背景: 这是金融史上最著名的误判之一。布瑞正是通过预测随后的次贷危机而闻名全球。他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中央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盲目性。
2025年(AI泡沫): 鲍威尔(现任美联储主席):“AI公司实际上是盈利的,这是不同的。”
背景: 布瑞将鲍威尔置于格林斯潘当年的位置。当前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,由于核心AI公司(如英伟达)拥有巨额利润,因此“这次不一样”。
核心信息: 布瑞暗示,鲍威尔对AI市场健康状况的保证是不可信的,是又一次对迫在眉睫的危机的误判。“这次不一样”正是泡沫中最危险的信号。
2. 核心论点:“供应端过剩” (Supply-Side Gluttony)
Substack文章的标题点明了布瑞对AI泡沫的核心诊断:《泡沫的主要标志:供应端过剩》。
这是理解布瑞逻辑的关键。他认为AI泡沫的决定性特征不是需求端的炒作,而是供应端的过度投资和建设。
• “过剩”的含义: 指的是大型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在AI基础设施(GPU、数据中心、电力设施)上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本支出(CapEx)。
• 不可持续性: 布瑞认为,这种投资水平远远超过了AI应用能够产生的可持续的、有机的终端需求。资本在狂热中被无效配置,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。
• 挑战“盈利论”: 这种巨额支出在短期内创造了供应商的巨额利润(印证了鲍威尔的说法),但这掩盖了长期投资回报率(ROI)的不可持续性。当建设狂潮结束,这些利润将迅速消失。
3. “愚蠢”与创新的辩证法
Substack文章的预览文字展示了布瑞对泡沫的深刻理解:
“愚蠢(Folly)。愚蠢能赚钱。创造性破坏和狂热的愚蠢正是美国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原因。公司被允许创新至死……”
他并没有否定AI的创新价值。他承认,市场的狂热(愚蠢)是资本主义创新周期的一部分,它推动了资本的集中投入。但他强调的是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——“创造性破坏”。当前的狂热是不可持续的,许多公司最终会“创新至死”。
4. “解开束缚的卡珊德拉”:高调回归
“我曾怀疑我是否应该回来。我回来了。”
布瑞长期以“卡珊德拉”自居——一个能预见灾难但无人相信的先知。他经常因为发表逆势观点而删除推特账号。
此次他以“Cassandra Unchained”高调回归,具有重要意义:
• 强烈的信念: 这表明他对当前市场风险的判断具有极高的确信度,认为市场已经到了他无法保持沉默的临界点。
• 系统性阐述: 从零散的推文转向Substack的长篇报告,意味着他准备系统地构建他的看空理论,对AI行业进行详细的拆解。
总结而言,迈克尔·布瑞的这条推文是他迄今为止对AI泡沫发出的最清晰、最正式的警告。他将当前市场定性为历史级别的泡沫,并准备系统性地证明,我们正在目睹一场不可持续的供应端大跃进。